



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辦出“山西模式”
來源: 山西晚報 發布時間: 2023-04-25 08:35
引言
3月底,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在山西太原舉行。在比賽中,全國27個?。ㄗ灾螀^、直轄市)的219名文物和考古技能人才同臺競技,使出看家本領,踐行大賽主題“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工匠精神”。
本次大賽是迄今為止文物行業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職業技能競賽。它的成功舉辦,既是對文物職業技能的檢驗,也是對中華文明的守護與傳承,對于推動我國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省賽”到“國賽” 山西積極運籌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文物古韻大國匠心”“文物通古今匠心傳天下”“技于指間俯仰千年”……走進本次大賽的各個比賽場地,這樣的宣傳標語令人矚目。這場大賽,還得從2022年6月說起??梢哉f,為了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山西文物部門已運籌多時。
在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國賽”)之前,各省還舉辦了“省賽”,選拔優秀選手代表本省參加全國總決賽。為擴大山西省文物職業技能大賽的影響力,營造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良好氛圍,2022年6月,由山西省文物局主辦,山西省古建筑協會、中北大學具體承辦,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贊助的山西省文物職業技能大賽標識(Logo)設計及主題口號征集活動啟動。本次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物職業技能大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助力賽事成功舉辦。本次征集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收到506件標識(Logo)作品和3000余條主題口號作品,經過評選,最終確定獲獎和入圍作品?!皣悺爆F場所展示的宣傳標語,就是此次征集活動中的優秀主題口號。
2022年8月17日-19日,山西省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成功舉辦,這次大賽是山西省首次舉辦的規格最高、水平最高、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的文物行業賽事,為后續舉辦“國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積累了經驗。
為了“省賽”的成功舉辦,承辦方山西省古建筑協會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在籌備過程中,他們齊力凝聚,以專注、專業的態度,明制度、定標準,確保賽事的公平公正。比如,在可移動競賽組文物標本遴選中,籌備組人員沒日沒夜地跑遍全省11個市挑選可用于競賽的文物標本,并進行初步整理,以達到競賽使用要求。不可移動競賽組文物多次進行實操項目模擬,確保比賽科學嚴謹。又如,各比賽項目籌備組人員不辭辛苦,積極組織專家制定各競賽項目的評分標準,不斷修改完善,以保證賽事選拔的客觀標準性。
此后,由于疫情原因,原計劃于2022年11月舉辦的“國賽”,延期至2023年3月舉辦,這給大賽的組織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但最大的難題是,原來“省賽”的時候,木作、泥瓦作等修復項目的實際操練時長為6個小時,但是到了“國賽”時,國家文物局要求將時長調整為14個小時,如此一來所有的考點、評分標準也得重新調整。
本次大賽技術保障組組長、山西省古建筑協會秘書長賀大龍介紹,“每一個項目都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從‘省賽’開始,我們要研究六個項目的內容設置,并分別設計出考點、評分標準,這些都是咱們山西制定出來以后,經過國家文物局認可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六個項目的時長,我們先組織人上手去模擬,看看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實操考試的時長一變,我們又得重新模擬,重設考點,所以說這是一個很費心、費力、費時但又非常有意義的過程?!?/p>
級別更高 規模更大 參賽選手最多
2018年和2021年,國家文物局先后舉辦了兩屆全國文物職業技能大賽,為文物行業從業人員搭建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平臺,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與之相比,本屆大賽的級別更高,是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的國家行業一類大賽。優勝者可獲得的榮譽級別更高,大賽規定得分前5名且為職工身份的選手,可按程序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申報“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獲得各比賽項目一等獎第一名且符合申報條件的選手,由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優先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本次大賽應者云集,各省精心組織選拔,廣大選手積極備賽,是規模最大的一屆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從數據來看,經過各省選拔、推薦,全國最終有219人進入總決賽,其中木作文物修復師35人,泥瓦作文物修復師35人,陶瓷文物修復師50人,金屬文物修復師43人,壁畫彩塑文物修復師24人,考古探掘工32人。而2018年,共有111名選手參賽,2021年稍有增加,共有152名參賽選手。本次大賽的參賽人數創下了新紀錄!
由于參賽人數多,后勤接待服務成為整個賽程中難度較大的一個方面。本屆大賽參賽選手及領隊共計243人,加上有關方面領導、嘉賓、媒體記者及工作人員,參加大賽人數規模近500人。主辦方組建了專門接待團隊與各?。▍^、市)代表隊緊密對接,招募和培訓了100多名志愿者,在場館內外提供周到服務。
“但實際上最后完成的接待量超出預期很多,這對于后勤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量。比如在人員接送、車輛調度、食宿安排等方面就得做到組織得當,尤其是這數百人還不是同時到達現場,是在三四天內陸續到達,還有一些臨時改機票的,給接待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工作人員沒有出任何差錯,這一點還是很滿意的?!辟R大龍說。
真文物上陣 創出大賽“山西模式”
與前兩屆相比,本次大賽首次探索結合《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更加科學、規范地制定比賽規則,考查參賽選手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大賽共設6個比賽項目,分別是木作文物修復師、泥瓦作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壁畫彩塑文物修復師、金屬文物修復師、考古探掘工,每個項目均設置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兩個環節。
本次大賽的一大亮點是,為突出本次大賽的精益性、真實性,體現山西作為文物大省的實力,包括陶瓷、彩塑壁畫等競賽項目所用標本,均使用真文物。同時,考古探掘競賽項目在晉陽古城考古遺址上直接進行探掘比賽,這都屬于全國首創。此外,本次大賽中還首次加入了金屬文物修復師項目。
從考題來說,此次大賽突出真實場景,競技性強。比如木作組主要是完成一份月梁梁頭的制作和昂尖、耍頭的制作,以及昂尖補接修復等。其中昂尖用卯榫方式補接,一種按照圖紙要求,另一種補接方式自由發揮。泥瓦作組主要是現場完成《清式營造則例》中的須彌座的制作和墻體殘損的剔補修復。這兩個項目都特別強調,要使用傳統工具,這是為了最大限度還原文物的工藝和做法。
木作和泥瓦作都需要提前制作好標本,而且這兩項比賽的評分標準很科學,選手須在同一時間內完成規定動作,然后根據完成的情況評分?!暗窃O計考點的過程挺難的,因為它們不像別的修復項目,考點本身就存在。我們在設置這些考點的時候,一個是要考量選手對傳統建筑和歷代建筑不同的認知,第二個是要考量他們對傳統工具的使用,第三個就是考量他們技藝的傳承?!辟R大龍說。
金屬組和陶瓷組選手修復的文物都是真文物,來自山西的各個博物館,年代主要集中在清代晚期到民國時期。陶瓷文物主要是粉彩和青花類,而金屬文物主要是青銅器?!斑@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與平時修復環境一致的場景,體現出文物修復師的真正技術水平?!北敬未筚惪梢苿游奈锝M組長、文物修復專家、山西博物院研究員鐘家讓說。
但是文物的破損程度不同,大小不同,如何保證比賽的公平性?鐘家讓表示,選取的這些文物是根據平時修復用工時長估算出的,對用工量特別大的文物,不要求全部修完,只進行部分修復,總的工作量要保證相對公平?!耙驗槊總€文物的損壞程度不同,學員也是采取抽簽制,考題的難度可能也不一樣,但是我們最大程度保證公平,每一個標本是一個評分標準,每一個評分標準都不一樣?!辩娂易屨f。
金屬文物修復師項目是首次開設的新項目,選擇了一批鼎、豆、甗、觚、甬鐘、壺等用于實操,營造出了一個更為真實的工作場景。在考點上也是選擇了一些具有典型病害的文物,如選取帶有“粉末狀銹蝕”病害的青銅器,此類病害堪稱青銅器的“癌癥”。
壁畫彩塑文物修復師修復的壁畫,來自長治市長子縣的一個寺廟,總共90多平方米的壁畫,只選取了10多個平方米,每位選手修復一塊。這些壁畫有的部分已漫漶不清,有的部分還可以看到墨繪的圖案。鐘家讓介紹,此次壁畫的修復,只做畫面修復,除掉污染物,補胚,其它不做修復,“之后還會恢復到所屬寺廟的墻上”。
考古探掘工的考場在太原晉陽古城遺址內,參賽選手要用探鏟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最少的探孔完成“遺跡”的卡邊并繪制遺跡平面、剖面圖等。本次大賽考古組組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劉巖說,通過用探鏟提取探孔中不同形態的土壤和包含物,可以判斷地下遺存的性質。裁判們將根據選手們在比賽過程中“選位”“孔徑”“鉆芯”“土層辨識”“勘探記錄”等多個項目進行打分。據介紹,這個項目中的“遺跡”是事先布置好的,工作人員會先把土挖出來,然后做一些各種形狀的考古“遺跡”埋在下面,讓探掘工去找,看他們能不能判定出來“遺跡”的形狀。
大賽成為熱點 山西選手表現搶眼
此次大賽也充分展示了山西文物修復師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精湛的技能水平。大賽共產生一等獎10名、二等獎22名、三等獎42名。其中,山西選手表現優異,6個項目均取得獎項,共摘得4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山西代表隊還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這一在山西舉辦的大賽,在網絡上也形成了熱點。大賽舉辦期間,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以主題宣傳片、短視頻、倒計時海報、圖解、無人機航拍、微博話題設置、專家訪談等各種形式,對賽事進行融媒體展示,全方位展示和擴大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的影響力。央視新聞、山西晚報等媒體對開幕式、閉幕式以及各競賽項目進行網絡直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晚間新聞》等多檔節目報道大賽情況。北京日報、山西晚報、揚子晚報等多家地方媒體發布相關報道。據統計,大賽剛結束,原發媒體報道全網轉載近1.7萬篇(條)。賽事相關視頻觀看量超700萬次,央視新聞、學習強國、中國網以及今日頭條、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多個平臺直播或轉播賽事內容;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號、視頻號、抖音號、百家號視頻瀏覽量超162萬次;大賽宣傳片《匠心》廣受好評。在微博設置話題9個,閱讀量達1253萬余次。
此次大賽媒體報道持續時間長,內容豐富多彩,角度新穎,影響面廣,提升了從業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認同感,向廣大公眾普及了文物保護知識。網友紛紛留言:“文物修復師曾是多么冷門的職業啊,你們的光輝終于被看到了”“他們修復的不僅是文物,也有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向老藝人致敬!期待新人輩出”“給咱山西的人才們點贊,你們為山西增光添彩了”……
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多處,館藏文物超過1億件套?!白鳛槲奈镔Y源大國,我國尚未建立與豐富的文物資源相匹配、與繁重的文物保護任務相協調、與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舉辦大賽,是培養文物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和人才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眹椅奈锞挚萍冀逃舅鹃L羅靜接受采訪時表示。
采訪中,山西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程書林表示,在文物大省山西舉辦本次大賽,是對山西文物保護工作的一種認可,“這是山西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是山西加強文物職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傳承文物修復技藝,實現由文物資源大省向文物強省轉變的重要舉措。通過此次大賽,山西將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文物修復職業技能比賽體系,將為推動山西文物事業不斷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南麗江)